一、VB里面的函数和模块都有什么用
VB中有许多的函数 用函数可以简化程序的代码 比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可以用Sqr来实现 print sqr(4) 如果没有这个函数就要靠写代码的方法来完成 这样会很费时的
模块VB中有两种一种是标准模块 一种是类模块 标准模块是用于存放全局变量及过程的 (即在那个窗体中都可以调用)而类模块主要用于用户自己设计控件或别的对象是用的 这要涉及到类的知识
二、函数count的功能是
COUNT 返回包含数字以及包含参数列表中的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利用函数 COUNT 可以计算单元格区域或数字数组中数字字段的输入项个数。 语法 COUNT(value1,value2,...) Value1, value2, ... 为包含或引用各种类型数据的参数(1 到 30个),但只有数字类型的数据才被计算。 说明 函数 COUNT 在计数时,将把数字、日期、或以文本代表的数字计算在内;但是错误值或其他无法转换成数字的文字将被忽略。 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那么只统计数组或引用中的数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字或错误值都将被忽略。如果要统计逻辑值、文字或错误值,请使用函数 COUNTA。 示例 =COUNT(A2:A8) 计算A2:A8数据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COUNT(A2:A8,2) 计算上列数据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以及包含数值 2 的单元格的个数
三、函数属于映射吗
肯定是,映射的范围更大,函数是特殊情况,函数就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映射 ,函数讨论的是非空数集,映射是集合
四、c程序有几个函数组成?
(1)一个源程序文件是由一个或多个C函数组成的,一个源程序文件是一个编译单位。
(2)一个C程序由一个或多个源程序文件组成,一个源程序文件可以为多个C程序共用。
(3)一个C程序中一定要有一个名为main的主函数,执行时总是从主函数开始,其它函数只有被调用时才会执行,执行完毕返回到调用处继续执行,正常情况下总是在主函数结束执行。
(4)所有的函数是平行的,即在定义时是互相独立的,主函数可以调用其它函数,其它函数之间可以互相调用,但其它函数不能调用主函数。
(5)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看,函数可分为标准函数(库函数)和用户自定义函数。
(6)从函数的形式看,函数可分为无参函数和有参函数。
五、能具体讲一下ASP中关于sub()与function()的作用吗,最好能举几个例子,谢谢!
sub是Subroutines的缩写,它的意思是子程序,它是将一段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语句区块单独编写成一个独立的程序,给予特定名称,它的格式如下: Sub 子程序名称[(参数1,参数2,…)]---参数是可选的 程序代码 End Sub 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吧! 你猜想弹出的消息框会是什么? 消息框中会显示“我在外边哟!” 在这个程序中,子程序A并不会执行,因为并没有调用它,如果想显示“我在里边哟!”就的在子程序A的外边写上“A”,如: 当然了,也可以带参数的,他没有返回值。 function()是函数。我们常常在写程序时,会遇到一些相同的程序代码,譬如说你今天要编写一个计算20个圆面积的程序,你会怎么做呢?也许你会规矩的写出20个计算圆面积的公式,但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将圆的面积写成函数,在每次计算圆的面积的时候调用这个共享的函数,这可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以减少重复使用的程序代码。 它的格式如下: Function 函数名称[(参数1,参数2,…)] 程序代码 函数名 = 返回值 End Function 他的例子我就不介绍了!
六、初三二次函数知识梳理。
一般式Y=ax2+bx+c(a不等于0)
a的作用,决定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
b的作用,和a一起决定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c的作用,决定截距
对称轴x=-b/2a
顶点坐标[-b/2a,(4ac-b2)/4a]
顶点式:y=a(x-k)2+h
两根式:y=a(x-x1)(x-x2)
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对所含系数的要求有哪些异同,在比较中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
图象的有关技巧(y=ax2的关键点是顶点及关于y轴的对称点)。
本节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正确画出y=ax2的图象,初步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增减性是教学的难点。
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1.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 能利用图象或通过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
3. 会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对二次函数画图象,首先应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其关键点是它的顶点 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然后依对称性,再参照y=ax2的图象,就可迅速画出原二次函数的图象。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应结合函数的图象,对比各种不同形式及相同形式但所含常数不同时的各种情况,归纳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在函数性质的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增减性、对称性、最值、截距几个方面去发现性质,然后再逐渐条理化。
学会函数知识的应用,从而加强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用一般式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本节的重点。
怎样移动便得到另一个图象;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出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是一个数形结合的问题,以上三个问题是本节中的难点。
1. 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ax2在x轴的上方,在y轴的左右两侧同时向上无限延伸;当a<0的时候,抛物线y=ax2在x轴的下方,在y轴的左右两侧同时向下无限延伸。
2. 为了描点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先要列出函数的对应值表,如何选取自变量x的值呢?不妨以零为中心,均匀选取一些便于计算的x值。
(1)提出二次项系数;
(2)在提出二次项系数以后的式子,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同时减去该平方;
(3)将提出的二次项系数乘回去。
3. 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观察图象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理解力的好机会,应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以得出比较满意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