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什么时候开始

一、中国5G什么时候开始

2019年10月31日中国5G正是开始。

2019年10月31日,在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同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公布了5G商用套餐,套餐于11月1日正式上线。

此次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资费标准差异不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个人套餐起步价为129元,最高为599元;

中国移动起步价为128元,最高为598元。这样看来,5G个人套餐最低价格为128元,该套餐包含30GB流量和200分钟通话。

扩展资料:

根据电信部门的估计,5G的投资约是4G的1.5倍,投资周期将达8年,总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今年是5G主建设期,相关产业链涵盖基站系统、网络架构、终端设备、应用场景,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将对5G网络部署进行大规模投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2025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进入5G商用时代

二、电脑技术以后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电脑技术以后的发展前景肯定是越来越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计算机,也就是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IT行业的迅猛的发展,就业工作岗位比比皆是。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也应该有所提高。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

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一门电脑技术,无疑是具有优势的。据不完全统计,在2060年之前,我国还需要大约5亿的程序员,这就可以看出程序员的就业前景有多么广阔,所以我建议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毕业之后就业提供更加坚实的后盾。 未来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将出现三大特点:

一、具备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会 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主要原因是当前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开始在技术平台领域发力,涉及到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等,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研发型人才。从近两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不少研究生愿意到大型科技公司从事平台研发。随着技术平台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未来研发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会逐渐加大。

二、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 才会受到大量企业的欢迎

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有大量的网络化、智能化需求,而这个过程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来完成相关项目的实施。目前在5G通信的推动下,车联网、智能家居、农业物联网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三、具备一定行业知识的计算机 人才会有更强的职场竞争力

计算机相关技术要想落地到传统行业,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落地应用,一定需要了解行业的具体特点,所以具备行业知识的计算机人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注重一下相关行业知识的学习。

可见计算机计算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LoRa与NB-IoT有什么区别

NB-IoT方面,运营商比较有话语权,他们代建网络,业主不需要考虑基站部署很省心,但网络质量取决于运营商,业主无法控制,而且数据必须经过运营商,业主需要和运营商对接获取经营数据,保密性存在问题,运营数据也不可控。另一方面,NB-IoT基于国内现成的基站进行改造即可,构建网络非常容易。

LoRa就正好相反,业主(企业)可以自主把控网络质量,对于网络覆盖可快速优化补充;还可以自主运营,把运营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据业务需要扩展网络,特别自由。不过,LoRa基站建设比较糟心,要为基站选址、供电,还有很多麻烦事。

四、物联网信息安全有保障吗?会不会被黑客攻击从而被监控?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如今的网络上已充斥着各种没有安全保障的网络摄像头,包括婴儿监视器中的视频、银行客户办公室的情景甚至摄像头制造商等的信息都赤裸裸的暴露于网络之上。

物联网无处不在 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面对这一令人万分担忧的现状,仅仅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摄像头制造厂商却并非关键要害所在。比起制造方对安全因素的忽略,当人们将摄像头安置在自己的家庭、企业中时,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到安全和隐私的影响才是更加令人担忧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终端和高速的网络已无处不在,人们或早或晚终将会通过网络将家庭、办公室、以及自己的智能设备一起链接起来。而如果没有了安全的保障,那么网络犯罪分子将会很容易找到一个突破点来入侵到你的生活、工作之中,而这一切将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网络摄像头的泄露信息事件而言,缺乏有效的安全体系建设将会严重影响这一产业日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无论是网络摄像头设备供应商、还是消费者自身,他们对于安全因素的忽略确实当前需要引起警醒的最大问题。

据早在2014年5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便显示:将近有高达100万数量之大的摄像头终端设备被暴露在网络上。当然他们并非直接地暴露,想要入侵这些设备还需一些指纹认证等步骤。然而对于任何黑客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而已。而这100万 的端点所泄露的信息,对于网络地下黑产而言将是一笔“大有可为”的资料。

不仅仅只是摄像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长期缺乏安全机制将成为更加巨大的问题。

据业务战略公司Frost&Sullivan的预计,到2019年,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将达到约220亿,并且这一数字将以每年超过18%的速度增长。而在此其中,随着车联网的兴起,车载智能系统将占据不小的比例。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不少安全公司已经意识到此类设备在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并且,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安全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正在被他们所关注。例如,去年11月,便有安全公司发布了智能手机安全网关,这一安全网关将对可能的恶意代码进行扫描。与此同时,已有地区开始启动针对以上设备的检测机制,目的是是为了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加安全的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