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陀山大年初一多人吗
不能说人山人海,是全年这天的人最多。
二、现代港口的功能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代港口呈如下发展趋势:
1. 国际港口向第四代港口推进的趋势。
第四代港口的主要功能将是在商业、综合物流枢纽、全程运输服务中心和国际商贸后勤基地(第三代港口)的基础上,向海洋生态经济后勤服务基地推进。
2. 泊位、航道深水化和码头外移的趋势。
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使码头泊位为适应这一需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泊位和航道水深一般需要超过15米以上,码头地理位置要求海岸条件良好,有足够的水深。为减少开挖土方量和工程投资,又能获得足够的水深和宽敞的航道、水域、锚地和港池,新建码头多为离岸栈桥形式,这样可节省投资,施工期短,早投产,早收益。码头外移趋势是为了满足国际船舶大型化的需要,减少船舶进出航道的时间,减少航道疏浚量,多选择在远离市区的位置。
3. 码头专业化和装卸设备大型化的趋势。
船舶大型化对码头生产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泊位、场地等生产设施必然相应扩大。为了发挥铁路集疏运的作用,在港区码头还需要布置铁路作业线和停车线,也要求港区面积扩大。现代高科技在港口生产中具体表现为港口装卸工艺的合理化、港口装卸机械化系统的电气化、自动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河北沧州有几个港口
目前河北省沧州只有一个港口:黄骅港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以东约90km的渤海之滨,恰置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部,地理坐标约为38°19′30〃N/117°52′30〃E。
概况
漳卫新河(山东省境内)与宣惠河(河北省境内)交汇的大口河(流程仅4.5公里)在此入海。黄骅港海上距天津60海里,陆上112公里;东距龙口约149海里,陆上280公里;西距黄骅市45公里,朔(朔州市)黄(黄骅港)铁路直通港口。
黄骅港是河北省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沧州市区以东约90公里的渤海之滨,由煤炭港区、综合港区和河口港区3个港区组成。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北纬38。19’,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公里,水上北距天津60nmile.东距龙口149nmile。汇集漳卫新河与宣惠河的大口河在此人海。
黄骅港始建于1984年,从1986年建成2个1千吨级码头泊位至今,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4个。其中:煤炭泊位8个,通用杂货泊位5个,液体化工泊位为2万吨级1个。分别由两家港口装卸企业神华黄骅港务有限公司和沧州市黄骅港务局所有。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为沧州市港航管理局。
沧州市港航管理局是根据国务院港口体制改革的精神于2002年成立的,是河北省沧州市的组成部门,主管全市的港口、航道、航运、水运工程建设及港航水运规费稽征等工作,并对黄骅港实施一港一政的管理。黄骅港务局成立于1986年,原政企合一的单位,港口体制改革后为单纯的港口经营企业,其权属归沧州市地方所有。黄骅港务局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4个,其中:通用杂货泊位3个,分别为3千吨级2个和1千吨级个,设计年吞吐能力为55万吨;煤炭泊位1千吨级1个,设计年吞吐能力70万吨。历史最好年份吞吐量达到70万吨。
四、马头星云是暗星云吗?
马头星云(IC434) 位于猎户座ζ星的左下处,它是一个大型暗分子云的一部份。这个有着不寻常形状的天体只有用非常大的专业望远镜才能看到,是在18世纪末从一张照片底板上发现的。它位于明亮恒星猎户座ζ的南方,在左侧猎户座中三亮星组成的“直线带”指引下轻而易举的就可以用肉眼看见,与著名的尘埃云——“鹰状星云”属于同一类型,这两个“塔状的”的星云都是“孕育”着年轻恒星的“茧”。“马头星云”是业余望远镜能力范围内很难观测的天体,所以业余爱好者经常将“马头星云”作为检验他们观测技巧的测试目标。它的一部分是发射星云,为一颗光谱型B7的恒星所激发;另一部分是反射星云,为一颗光谱型B7的恒星所照亮。角直径30',距地球350秒差距。
星云红色的辉光,主要是星云后方被恒星所照射的氢气。 暗色的马头高约1光年,主要来自浓密的尘埃遮掩了它后方的光,不过马颈底部左方的阴影,是马颈所造成的阴影。 贯穿星云的强大磁场,正迫使大量的气体飞离星云。 马头星云底部里的亮点,是正在新生阶段的年轻恒星。 光约需要经过1500年,才会从马头星云传到我们这里。
“马头星云”也称为巴纳德(Barnard)天体33,是一寒冷的暗尘埃云,在明亮的红色发射星云星云IC434的映照下显出黑色的轮廓影像,仅仅是因为星云形状略微像一个“马头”,它与众不同的外形到19世纪后期才第一次被照相板所发现记录下来。在左上方边缘明亮区域的尘埃云中依然有一颗正在孕育的年轻恒星。但这颗炙热恒星所散发的辐射正不断的“侵蚀”着“孕育”的场所。星云顶部也同时被照片区域外的一颗巨型恒星的辐射所重新“塑造”。
五、厦门港口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1、厦门港的优势(Strengths)
(1)自然条件
厦门港自然条件优越。港湾外围岛屿环绕,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少淤。港口水域面积3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54公里,其中适于建港的岸线31.6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40.3公里,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厦门港在中国对外贸易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2)区位条件
厦门港的地理位置和特区优势是推动厦门港迅速发展的一大动力。历经25年的快速发展,厦门开始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战略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5年来,厦门GDP从特区建设之初1981年的7.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6年的1162.37亿元,年均增速达18%,不仅在福建省九地市中首屈一指,在中国内地同类城市中也居于前列。目前,遵循政府“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的要求,厦门正蓄势而发,在海峡西岸推进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3)政策优势
1997年4月29日,随着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首航高雄港,正式启动了对台运输的“试点直航”。之后,两岸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使厦门港成为我国对台最重要的“三通”口岸之一。同时,厦门港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厦门港联检报关中心的交付使用,改善了口岸通关环境,联检报关实现“一条龙”服务。此外,厦门海关先后推出了“审价绿色通道”、“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认定”和“应税货物绿色通道”等举措,提升了厦门港的对外优势。
2、厦门港的劣势(Weaknesses)
(1)城市规模较小,腹地资源不足
厦门港口城市规模较小、经济腹地不足已成为制约厦门港口和区域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连接厦门的省内铁路基础设施落后,高速公路网络尚在建设阶段,导致连接港口的集疏运系统效率较低,腹地辐射能力较差。如何拓展经济腹地,促进港口发展,推进区域物流合作成为厦门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2)港口基础设施尚存差距
与上海、深圳等港口相比,厦门港基础设施还存在差距。除了港口本身自然因素和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发展滞后外,政府的投资力度和外资的利用程度等方面也还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此外,构建覆盖全港区乃至涉及港口产业链的网络平台也是改善厦门港基础设备的一个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