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仅仅从防水角度讲:水池套管直接焊接是不是比插管做密封更防水???毕竟焊缝比密封更不易漏水
仅从防水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的。只是后期会比较麻烦。我见过很多工地都是不填密封材料,直接焊接的。
二、GT-R35田宫VS富士美VS青岛有什么不同?
我相信很多模友对于田宫,青岛,富士美的R35模型之间有什么不同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这里对这几个模型做些简短的评论。我有些事情要去做,所以进度很慢,但是出于尊重我仍可以回答关于这些模型的内容。说心里话在注重细节的时候照片不是一种好的参考,因为镜头扭曲和拍照环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愚弄你的眼睛。我用三脚架,但是各个模型并不是放在一个被标记的位子。我按照实际的汽车尺寸做了一些手工的修改。快速测量以后,3个车身都相当精确,边缘误差小于1mm。唯一例外的是田宫,2侧与青岛和富士美的相比貌似都宽了1mm。
田宫的车身做成一个主体,前保险杠和引擎盖,都吻合得很好,但是需要一些遮盖。
青岛前后保险杠是分离的,以及车身包围,这个模型是高级版的,普通版的车身是灰色的,青岛车的后部板子因为冷而变形,但是小心的弯曲可以把它矫正过来,而且引擎盖的背面需要砂纸打磨才可以合适的安装到车身上,这个分离的后盖是得上色比田宫和富士美的简单。富士美把每一个表面部件都做成分离的,包括引擎盖、前后保险杠,前后扰流板,车身包围。富士美体现除了对细节的重视,通过开放护网右侧较低的部分, 将空气输送到机油冷却机。外部部件的组合度是完美的,但是粘合面比较小,对于新手可能有些棘手。
从面后看这些模型,田宫看起来宽些,而青岛的窄些,富士美出于2者之间。他们看起来都像GT-R(废话嘛),我并不认为车身是购买的决定性因素,田宫和青岛车有由4片构成的尾翼,而富士美的包括一个额外的透明件作为刹车灯。
减震装置和刹车细节则是富士美一枝独秀,田宫的减震器组合度很好,但是卖相一般般,和他们别的产品一样,卡钳和刹车盘是一体的,而且刹车盘甚至没有散热孔,需要你自己买PE。青岛的刹车盘是分离的(第一次哦),而且粘合面足够大,所以把刹车盘和卡钳粘合在一起并不难! 减低座椅高度不要求修改任何部件. 你要做的事情件事增加一个垫圈降低控制臂, 这是一些第一次做模型的模友就能做的。对于这套2800日元的模型,富士美做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工作。刹车盘是2部分的,表面故意铸造出来的划痕(通风刹车盘),卡钳非常漂亮,他甚至有2个管脚用来修复刹车盘。我注意到每个转子都不是在卡钳的中间,所以我建议你们重新制作一个厚度适当的垫圈,把它挺直的插到刹车盘中间来修复这个问题,这同时调整了每个轮胎车身组件的亲密度(距离)所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保持干燥
田宫和青岛的底盘细节表现中等,做起来比较简单。富士美的底盘有前后子框架,所以做起来更加享受虽然他们最终会被隐藏起来。
只有田宫提供了左右两边的仪表板供选择(对应不同的雨刮),而青岛和富士美的都是右边的。过去,青岛有卖左右舵套件的(例如RX-7和Z33),所以我们有时候可以看到有卖.田宫有镀铬的门把手,但是门板看上去有些长,不太准确。青岛因为是bose高级音响系统而有很好的的铸造音响。
田宫的仪表台细节最少,而且显示器和中控组件的尺寸不准确,踏板没有任何细节,因为PE要分开卖。
青岛的看起来最精确,除了显示器的高度。富士美看起来不差,但是仪表板应该被推得更远。每个模型都提供了水贴,但是富士美的多功能显示器是“turn off”的,也就是没有显示器的水贴。
虽然在这里没有弄照片,但是座椅是另一个turn on、turn off因素,田宫的座椅薄而短,但是底部是分离的,允许你选择RH或LH的配置。
青岛的座椅是2块的设计,靠背可以分离。富士美的座椅是3块装配而成,看起来最精确,一个有趣的特征是,富士美后座的坐垫和靠背是分离的,而后排3个靠背也是分离的,也就是说中间的可以取下,这样你就可以在不改动座椅的基础上,为GT-R35增加一套NB的音响大喇叭和功放!
田宫的青岛的轮毂直径是精确的,而富士美的要大一点(我喜欢),田宫的轮胎看起来漂亮,但是对我的口味来说有点宽,上面没有任何的logo
青岛的轮胎外形很低,所有尺寸都小了商标是倍耐力P7000,这是不正确的,但至少这还不是一条低速轮胎。
富士美的轮胎故意的使用扁宽型的,像升级了一样,但是全部的轮胎/轮毂直径还是保持精确,所以并不影响高度,每一个轮胎的两侧都有Bridgestone和Potenza的logo,以及指定的轮胎尺寸,但是两侧的字都写到外边了。
PS:一下是几张水贴的图,原文作者没有过多评论,我也懒得翻译了。
下面附送各个品牌板件图
富士美:
三、做彩钢板基本上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彩钢板安装的固定方式有穿透式和暗扣隐蔽式两种。穿透式固定是屋面和墙面彩钢板安装的最常用方式,即用自攻螺钉或铆钉将彩板固定在支撑件(如檩条)上,穿透式固定分为波峰固定、波谷固定或他们的组合。暗扣隐蔽式固定是将与暗扣式彩板配套的特制暗扣先固定在支撑件(如檩条)上,彩板的母肋与暗扣的中心肋齿合的固定方法,一般用于屋面板的安装。
第二、彩板的侧向和端部搭接。安装每一块钢板时,应将其边搭接准确地放在前一块钢板上,并与前一块钢板夹紧,直到钢板的两端都固定为止。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用一对夹口钳分别夹住所搭接的钢板。钢板沿纵向就位时,其端部尤其是上端部需用钳子夹住搭边部分,这样可保证钢板一端的就位,并使一端的搭接也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固定住钢板,在固定的过程中,夹钳始终应在纵向夹住钢板。在安装下一块钢板之前,每块钢板必须完全被固定住。固定必须始于钢板的中心,然后向两边伸展,最后固定钢板的搭接边。对于端部搭接,由于屋面和墙面外形板是用连续加工的方法制成的,因此可按运输条件所限制的长度供应钢板,通常不需要搭接,钢板长度就足以满足屋面铺设的需要。
出于对现场处理和运输考虑,必要时可用两块较短的钢板通过端部搭
接来覆盖整个长度,每一列钢板的搭接顺序依次从底部到顶部,然后再放下一列。对使用穿透式固定法的屋面和墙面钢板端搭接需定位在支撑上。对坡度在1/12(50)~1/4(150)之间的屋面,钢板端部重迭长度至少为200mm;坡度超过1/4(150)时,重迭长度至少为150mm,而且钢板端部重叠部分的中点应在支撑件的中心。墙面板最小重迭长度为100mm。
第三、自攻螺钉的选用。固定螺钉选用时应该按照结构的使用寿命选
择固定件,而且特别注意外覆材料的寿命与指定的固定件寿命是否一致。同时注意钢檩条厚度不能超过螺钉的自钻能力。目前供应的螺丝可带有塑料头、不锈钢顶盖或涂有特殊的耐久保护层。另外,除暗扣固定用螺钉外,其他螺钉均带有防水垫圈,而且针对采光板和特殊风压下的情况均配有相应的专用垫圈。
第四、彩板的安装较易掌握,而一些细节的处理比较重要。对于屋面用彩板应该在屋顶及屋檐处将彩板进行相应的收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阻止雨水进入屋面以内。
屋面外板在屋脊的地方,都可用收边工具将位于钢板终端肋条之间的底盘向上折。它用于所有坡度低于1/2(250)屋面钢板的上端,以保证在泛水板或盖板下方由风吹入的水不会流入建筑之中。
收边操作可在钢板定位之前实施,也可在钢板安装之后实施,但后一种方法要在钢板的顶端留有足够的间隙(约50mm),便于收边工具的操作。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把收边工具位于钢板终端底盘之上,尽快将工具滑于钢板之上,越里越好。用工具握住钢板终端,将底盘往上折,上折约800。如上所述,折弯每一底盘。当板被用在坡度低于1/5(100)的屋面时,应将钢板下端的底盘端部稍微向下弯曲(呈唇状),可用同一收边。
工具来实现,这样可保证雨水顺着钢板终端被排出,并且不会因毛细或风力作用回流至平底盘的下边。
向下折边的操作必须在屋面钢板被固定以后才能进行,否则这项操作将会受到障碍。下折板的边端时,适当张开下撬工具的口,将工具夹住底盘端,尽量向里推。工具紧贴在底盘端部,同时将手柄摇动约200,这样在钢板的端部会形成一向下折边。
对于非常长的屋面钢板,应设置伸缩节点,距离不得大于下表中所列数据,以便克服纵向热位移。这对于穿透固定式来说,在两伸缩节点之间,仅能设置一个穿透固定的搭接。
表面伸缩节点间最大钢板长度
固定系统 最大距离
隐蔽式固定暗扣 35m
穿透式波峰固定 24m
穿透式波谷固定 15m
可用下述方式形成伸缩节点:升高端接处上面钢板的所有檩条及屋面钢板的支撑以形成一个比钢板深度高15mm的高差。在高差处屋面钢板至少搭接250mm,并提供合适的防雨措施。落差处需另外设置檩条或支撑。
对于肋条钢板,无需为热位移设置横向伸缩节点,因为每个肋条的纵断面允许有一些横向位移。
实验数据表明,温度变化为10℃、50℃、75℃时,钢板长度方向上产生热胀冷缩,结果见下表。
如有云飘过遮住太阳,钢板在阴影下30秒之后,温度约下降3℃;2分钟后约下降10℃。
表面钢板的热膨胀/收缩
钢板长度mm 膨胀/伸缩量(mm)
10℃ 50℃ 75℃
5000 0.6 2.9 4.3
10000 1.1 5.7 8.6
15000 1.7 8.6 12.8
20000 2.3 11.4 17.1
25000 2.9 14.3 21.4
30000 3.4 17.1 25.7
一般而言,在用于屋面和墙面板的所有金属中,钢的热胀冷缩到目前为止是最低的。
事实上,在钢板的终端和最后支撑之间的膨胀或收缩位移只是表中所显示数据的一小部分,因为被固定的钢板位移,通常是从中心开始趋向于钢板的每个端部。每端的位移量只是膨胀或收缩量的一半。同样在建筑结构或屋面框架中也有一些温度变化位移,尽管不如屋面那么大,但仍减少了屋面板和其支撑面之间的位移。最终,由于檩条的屈曲,特别是在跨中,更进一步减少了这种差动位移。
外形板都有相应的成型泡沫密封条。当它们被嵌在屋檐支撑面和屋面
板下边之间时(用作屋檐密封),这一底部密封带可以防止灰尘、昆虫、鸟、啮齿动物以及雨水进入肋条空间内。
可以沿泛水板和盖板的下方,将一顶部有轮廓的成型条嵌入泛水板下方和屋面板顶面之间,并用双面胶进行适当的固定,从而起到类似的密封作用。这一点很重要,不进行这样的处理,会造成房屋的漏水。
第五、在南方彩板一般设计为单层彩板,为了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建筑物内部,在安装屋面板时,可以在屋面系统中装入隔热层。有一种非常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即在安装屋面钢板之前,在檩条或板条上铺。
上双面反射箔薄膜,这种方法同样还可以作为蒸汽隔离,以减少凝聚作用。
如果允许薄膜在支撑之间的下垂深度达50~75mm,则薄膜与屋面板之间的空气层将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滞留在钢板中的热量,很小一部分通过对流作用往下被送进建筑物,因为已被加热的热空气基本上以静止状态保留在钢板中,这意味着,真正进入建筑物的热量是因为辐射,其比例将取决于钢板下表面的特性。下表面带漆或暗色的钢板,将有较高的反射能力,可将留下的热量大幅度的辐射进去,而下表面带闪亮的或磨光表面的钢板发散力很低,只能将很小一部分热量辐射进建筑物中。所以对涂漆或暗色下表面的高发散力和热辐射能力,可通过在钢板下方安装反射箔片层加以克服。
为了在屋面钢板下面减少凝聚,必须在钢板下面设置防潮板,以阻止钢板下表面与空中的潮气接触。
位于屋面板下方用于隔热的反射箔,可以很简单地用作防潮,只要在其搭接处用一防潮粘带密封即可。搭接应大于100mm,在定位箔片层时,保持紧密接触,使粘胶带充分发挥作用。箔片层必须覆盖在屋顶支撑之间。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冷凝就会在箔片下方形成。当钢板比所接触的空气冷,或空气中的水汽凝聚在钢板上时,屋面钢板下面就产生了冷凝。这种现象是不可预料的,许多建筑物都面临类似问题。
在凉爽的晴朗的夜晚,屋面板将向大气层辐射热量,直至屋面板的温度降至周围空气的温度;有时只有5℃。屋面板甚至可以继续辐射热量,并保持比与之接触的空气冷,直至被太阳辐射照暖。在这段时间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继续在下方造成水凝结。
冷凝量的大小取决于空气中水蒸发的数量。并随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改变。建筑物内部的活动,将实质性地增加空气中水蒸发的数量。在一所用作洗澡(尤其是沐浴)、做饭、放置洗衣机、衣服干燥机、洗碗机、甚至很多人员在场的建筑里,都会造成这种情况。潮气将相当自由地通过大。
多数的天花板,进入天花板空间,直接与屋面板接触。
除了水从屋面或天花板下滴或弄脏天花板和墙面的明显现象外,冷凝还会导致建筑物隐蔽构件的损坏。同样,如果大片隔热层因冷凝而受潮或者即使是轻微受潮,也是大大降低隔热效果。
如果在建筑物中,出现冷凝现象,消除其不利影响既困难,花费的成本又高。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预防措施是明智的做法。为了避免在屋面上的水凝结,必须防止潮湿空气与钢板下方接触。采用在反射箔片层和屋面钢板之间放置隔热棉的方法将进一步避免潮气的侵入。同时,隔热棉还可以减少雨水在金属屋面钢板上产生的噪声。
当采用隔热棉层时,必须注意保持完全防潮。尤其对屋顶边缘周围和钢板终端底部在小坡度屋面的情况下,流下的雨水可能被吹回来。假如隔热棉悬在底部支撑面之上,有可能与天沟的水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隔热棉会吸收水份,在潮湿的气候期间,将潮气长期保留在隔热棉内,这将损坏因与潮湿的隔热棉相接触的屋面板涂层。
第六、在大跨度和大面积厂房的设计中,为了有足够的亮度,往往设计有采光带,一般在每跨的中间布置。采光板的设置虽然增加了采光度,同时也增加了太阳热量的传递,增高建筑物内的温度。
最后需注意一点,在一般的屋面和泛水板安装作业中,自攻螺钉、钻孔、手锯或其他的操作等均会在屋面上或邻近地区留下金属碎屑,这些碎屑和其他杂物(铆钉、铁钉、螺钉等)必须尽快从屋顶、泛水板、天沟等处清除掉。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每天的结束工作。特别是在整个屋面安装完成后,更需要这项工作。如果忽视了这项工作,将使金属碎屑氧化而导致钢板表面形成污点。
以铁、铅、铜等为基材的物品若与镀铝锌板表面接触,且共同暴露在潮气或有冷凝水的环境中,将会造成镀铝锌层的破坏,从而导致钢板的腐蚀。施工中要避免与上述物品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