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到底是学什么?

一、数字媒体到底是学什么?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技术与各种艺术形态结缘的产物,它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一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平台的艺术创作,即直接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艺术理念的表达与描述;

一是基于各种传统艺术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即将数字媒体技术导入传统艺术创作,使传统艺术脱胎为新媒体艺术。

该专业方向将依托其雄厚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与广播电视艺术的双重学科背景,旨在培养目前国内:1、数字视频处理;2、CG研究;3、网络多媒体应用;4、交互媒体研究;5、HDTV艺术实践与研究;6、虚拟现实艺术研究等领域的高级实用人才。

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应该可以,但不是编导,有可能导播、视频、特效等岗位。

二、计算机设计专业有哪些?

电脑设计专业,全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2015年教育部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专业代码:670104)合并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专业代码:650104)。 [1]  所以现在的电脑艺术设计已不是只会操作几个软件的电脑美工,而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只有当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之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

三、美术作品中的意境是什么含义?

意境就是通过读这幅作品能够感受到画面之外的味道,比如国画说“铁锥画沙”形容古时候的书法家行笔缓慢却坚韧有力,入纸三分。这就是意境, 另外很多人形容王维的诗如画,这也是一种意境。

四、生物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具体定义

①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②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③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五、丰子恺散文的语言风格?

丰子恺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
①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带有玄思的色彩。
②描写儿童的情趣。
③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
④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这一类的散文也是丰子恺散文创作的主体部分,能够代表其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名篇有《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作父亲》、《车厢社会》等。

艺术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其《缘缘堂随笔》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抗战前,丰子恺的作品转而接触社会,开始写灾难性的现实,但文字仍然处处浸润着那种疏淡隽逸的调创作子,于细微处发掘宏旨精义,如《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

俗话说,“诗画总相通”,丰子恺先生的随笔与漫画在创作实践中是相通的,他自己就曾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以后,宜于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于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这样便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此也可以贴切地说明丰氏创作的艺术特点。

俞平伯先生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样的评语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同样合适。那些文字或许只是以一种看来平淡的方式表达一些看来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

丰子恺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
——朱自清

丰子恺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具特色,究其原因在于其艺术创作与对童真的追求、对佛理与艺术的探求密不可分,其中又以“童心”为最根本之要素。丰子恺屡屡自称“儿童崇拜者”、“老儿童”,因此应从童真之心入手分析其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丰子恺对童真的向往深受佛禅追究本性本心的感染,继而与他作为“现代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对艺术“真”的追求相契合,最终形成其散文真淳自然的艺术风格及真即善即美的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