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食走出去例子?
风靡辣酱品鲜尝:一瓶辣酱撼动世界人民味蕾
原本,这只是一瓶普通不过的辣椒酱,如今变成了驰名世界的"LaoGanMa"。不管欧美还是日韩,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的身影。
美国奢侈品闪购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更将老干妈誉之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称其为"教母"。在美国,"老干妈"绝对算的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一瓶280克的老干妈辣酱,中国1号店网站卖人民币7.9元,美国亚马逊卖3.9美元(人民币24元)。在微博上被广大网友戏称为"一秒钟变格格"。
老干妈进军韩国市场也是一举成功,韩国各大homeplus有售,3800韩币一瓶,约合21元。可以说,一瓶小小的辣椒酱撼动了世界人民的味蕾。老干妈跃上国外的货架,成为了舌尖上的中国名片。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标志?
文化走出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二是孔子学院这样的汉语交流平台,促进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和世界各国予以了解;三是通过文化产品本身的走出去,丰富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更多了解,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交流,让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
三、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产品的销售趋势。
四、从中国走出去的民族品牌?
1、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世界领先。高铁的建设不仅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也将中国最重要的几个经济特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技术层面上,中国高铁也走在了世界最尖端的行列。
2、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3、老干妈。
老干妈是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辣椒、香辣菜、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在大多数国外购物网站上老干妈都直接译成"Lao GanMa", 也有译成"The godmother"。
4、海尔。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
5、茅台。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
五、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解析?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3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
4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六、中国石油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石油的消耗量逐年加大,油气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石油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保障国家的石油供给安全,也为了抓住金融危机后期资源国准入门槛降低的投资机遇提高自身的跨国经营竞争力,必须“走出去”。截至2012年的20年,中国海外石油企业的油气并购投资1318亿美元,其中三大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并购支出1182亿美元,占全部的89.68%,中化集团54亿美元,中投和中信82亿美元。2013年我国海外石油企业的并购交易300亿美元,2014年52亿美元,估计我国石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累计在1800亿美元左右。
七、中国高铁走出去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中国高铁走出去对相关产业有显著的促进提档升级作用。现在高铁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张名片,随着中国高铁走出,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中国高铁技术,这会对相关产业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促进相关产业自我加压,提档升级,有利于企业作大作强。
八、中国企业走出去以什么为目标?
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实质上是企业的经营视野、经营范围、管理水平乃至发展战略理念,真正摆脱了国内市场的局限而跨越国界的渐进发展过程。
企业内在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和外部不断增强的竞争压力,使得它们有参与国际跨国经营的动力和积极性。因而,“走出去”应当首先提高国际竞争力。
九、论文中国茶文化走出去的途径?
1.拍摄茶文化相关纪录片,在多平台播放。
2.影视大片植入茶文化相关内容。
3.开办茶文化相关培训班。
4.举办茶文化方面展览会。
十、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
第一,“高铁外交”开启中国外交的3.0时代
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务实外交、互利外交、实力外交。2013年10月12日在泰国,2013年11月25日在东欧,李总理亲自推介中国高铁技术输出,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吹响了号角,实际上也开启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时代。今天,“高铁外交”作为国家新名片,它是技术集成、产业配套、重大装备、国际融资、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协调等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标志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外交的3.0时代。
第二,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
高铁涉及五大系统的技术,中国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从发展的起步阶段便瞄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输出起到引领作用,必将带动一大批高科技产业腾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标准必将引领世界。
第三,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拥有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和制天权。美国以航母为支点,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基地群,这是服务于它全球战略的“制海权”、“制空权”。今天的大国竞相发展宇宙航天,是为了掌权“制天权”。当“海权”与“陆权”并存时,中国就可以在其全球战略态势上建立起一个对冲的局面。谁制定了未来世界范围内高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谁就掌握了保障国家安全的“陆地法”。中国高铁“走出去”维系着中国在欧亚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维系着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上个月(11月)19日,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将世界经济2013年和2014年增长预期从3,1%和4%下调至2.7%和3.6%,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巨大改革红利,中国的发展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
我们曾经以向东发展的海洋战略,希望加入全球经济循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重大装备的出口。严峻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既要坚持以上海自贸区为新起点,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又要调整战略,向西、向北、向南发展。谋划中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包括三个战略方向: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
第五,中国高铁“走出去”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百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也是今天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古丝绸之路曾经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和文件昌盛。南宋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75%,唐朝占到58%,即使到了日渐衰微的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占比从1978年的4.6%到目前的11%。根据趋势外推法则,可以预计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重新回到历史上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3%。届时,全球财富的三分之一在中国。
历史昭示着未来。作为传统陆上贸易强国,中国与西部邻国的贸易主要通过古丝绸之路来实现。然而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并不是通过陆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中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促进出口,中国经济重心也向沿海地区转移,为中国经济带来了35年的大发展。
高速铁路“走出去”,为中国在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广阔的地缘空间,高铁就是升级版的现代丝绸之路。高铁将把中国的商品、产业、装备、文化和思想传播出去,中国高铁将与中国航天、中国海洋深潜等战略高技术一道,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