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仿生机器人(仿动物、人形)的反应迟钝?

一、为什么仿生机器人(仿动物、人形)的反应迟钝?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有下面几个事实:

(1)机器人CPU中,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而生物的神经系统中,神经信号(通常表现为神经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沿膜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几十到几百米每秒(参考: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远小于光速。

(2)机器人CPU的工作频率在MHz量级,机器人可以在千分之一秒之内,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远远比生物快。

(3)机器人的“机械传动装置”学名叫驱动器(Actuator),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电机+减速齿轮。高性能电机+谐波减速器,力量可以比人大很多,速度可以比人更快,精度可以比人更好。如果用气动驱动(压缩空气进入气缸推动机器腿),那么可以实现缓冲减震。如果用液压驱动,那么力量大,刚性好,动态性能也可以控制。

也就是说,机器人的反应明明比生物快得多,力量速度精度也可以比生物好得多。

那么,为什么仿生机器人却比生物笨得多??

赛车可以比猎豹快(当然加速性能不如猎豹,而且不能在不平的地面跑),飞机可以比鸟快(超音速),但是海里的一条鱼,却比核动力的船和潜艇更快。更令人震撼的是,相对于鱼的速度,鱼耗费的功率比人类的潜艇要小得多。蓝鲸那么大的体型,按计算需要耗费350马力的功率游泳,而蓝鲸实际消耗的功率只达到60马力。(这是小时候看的的仿生学科普书里的一段,我不能保证是真的)

鱼还有一个能力,当鱼逆流而上时,它可以利用河中石头后面的旋涡的能量,让自己不费力就能前进。这已经得到实验的证实。鱼在这么做的时候,测量肌肉发出的电信号,发现身上的肌肉是放松的。

鸟类也具有这样的能力,信天翁连续几天御风而行,海燕在暴风雨中顶风前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军舰鸟在台风之中安全降落。鸟类的运动是三维的,比鱼复杂很多,所以现在的研究结论比较少。当然,到了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是猪飞了也无法控制自己啊,鸟才是最熟悉风的动物,有没有风口都能飞,有风能飞,没风也能飞。

说完了海里游的,天上飞的,再来看看地上跑的。

小强(蟑螂)每秒钟可以跑出10倍身长的距离。

猎豹不仅能跑出100km/h的速度,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不是在道路上跑的,而是在不平整而松软的土地上跑的。坦克能越野,但完全达不到这个速度,而且能量消耗很大,非常费油。

因为坦克前进的时候,它的履带一直压在地上,走到哪里压到哪里,很多土都被压变形了,而迫使这些土变形需要很多很多能量。汽车也是这样。

而用腿跑步的动物们,却只留下一个个脚印蹄印爪印,只有脚印处的土被压缩变形,这样消耗的能量就少很多了。

动物的奔跑,其实是一连串的“跳跃”。

动物腿上的筋(肌腱)是弹簧,在每一次落地的时候,弹簧被拉伸,储存能量,紧接着,在跳起的过程中弹簧收缩,储存的能量又释放出来了。

就像一个篮球在地上跳,只要有人拍(对应动物肌肉做的功,适时补充每一步消耗掉的能量),就可以一直跳下去。

这种跳跃不仅省能量,速度快,而且非常灵活,可以突然加速,转向,停止。

人其实也是这样运动的。更有意思的是,竟然是明清时期练武的中国人,率先用“弓”(力学上相当于弹簧)来描述人体的动力学性质。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说“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还有“一身备五弓”。

[转载]“一身备五弓”之说
拳术界很早以来就有“一身备五弓”之说,技击中的各种发力都是五弓合一共同伸缩的结果,一触即发,打人如放箭。将人体手足与躯干比喻为五张弓,下肢两弓以足、胯为弓稍,膝为弓把;上肢两弓以手与肩为弓稍,肘为弓把;躯干弓以尾椎与大椎处为弓稍,腰为弓把;五弓合一就是五弓的弓把要相吸相系,既相对固定又富有弹性,上肢两肘把位要始终有下垂之意,下肢膝把位有上提之意,结合身法的松肩落胯,将上下四把位与腰间产生联系,以此形成人身一张大弓。这张大弓以大椎及上肢和下肢与尾椎形成上下两梢,腰部为弓把,意在肘、膝与命门的相系相连,使之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话说回来,究竟是为什么,生物明明比机器人反应慢得多,精度低得多,但是生物的运动却那样灵活而高效,秒杀机器人呢?难道因为生物是上帝的创造吗?中国古人可不这么认为。同样来了大洪水,诺亚得到神的指示造了方舟,只有全家活了下来;而大禹得到了乌龟背的启示,组织所有人一起治水,让洪水自动流向大海,结果所有人都活了下来。

中国传统神话中有哪些可能映射现实? - 相争何为的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首先,生物体的神经网络具有极强的模式识别能力泛化能力(面对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判断)。“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说的就是这两种能力。而运动中真正需要的,不是快速的反应,而是正确的反应。

虽然机器人可以做到每千分之一秒看一次自己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间隔里,机器人的运动变化很小,看不出来什么趋势,而当趋势变得比较明显的时候,可能是几分之一秒以后了,这时再反应的话,如果驱动器响应速度慢,就很可能来不及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机器人才纷纷使用高刚度、快速响应的驱动器(因为需要频繁的调整,响应不快是不行的),高精度,数据平滑的传感器(因为只看一个或几个数据,为了防止被误导,就需要高精度和数据平滑),和刚硬的机械结构,耗费很多能量反复调整,来达到稳定的效果。结果稳定有余,灵活不足,行动有余,观察不足。

而生物体则不然。生物体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是传感器,在同一时刻有成千上万个变量数据进入神经网络。单独一个变量的变化无法说明任何趋势,可能是干扰,误差,但是同时看成千上万个变量,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现变化的趋势。各个变量变化的趋势(你增我减,或你增我增)将体现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并以神经细胞之间链接强度的形式记录下来。所有的链接只要大于一定强度,就会随时间逐渐减弱;但是外来的变量如果穿过链接从一个细胞到达另一个细胞,使另一个细胞兴奋,那么这两个细胞之间的链接就会加强(就好像“如果你觉得我的话有意思,你就更想听我说话,所以你和我的链接就会加强”)。正如地上的路:本来没有路,信号走多了,也就成了路;路会渐渐磨灭,也会被人修得更宽。有的链接不断加强,有的则保持不变,而那些被加强的链接,从一个细胞连到另一个细胞,在脑海中画出长长的线。而如果一条线首尾相连,“从北京出发又回到北京”,形成了一个环路,那么如果进来一个信号,就会在环路里面绕圈,产生一定周期的运动。这种运动,就可以控制鱼的摆尾,鸟的振翅,马的飞奔,人的起舞。(或许这就是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诞生过程。)

其次,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并没有“工作频率”的概念,生物是随着自己身体的运动节奏,在同一时刻并行处理信息的,举手投足翻身摆尾都是信号,身体运动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而不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CPU自己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工作频率),串行处理信息,每秒处理几百几千次。所以,生物不需要机器人那么快的信息处理速度(但却在同一时间并行处理很多信息),身体走得多快,信息处理就多快。有趣的是,太极拳的技击(格斗)原则和这个很像:我的运动,顺着对方的节奏来,对方有多快,我就有多快。我的身体有可能慢,但我的心意要比对方转得快,这种快不是简单的反应快,而是先一步看出对方的意图。看似被动,结果反而取得了主动。

再次,生物体非常善于巧妙利用自己身体的动力学特性(身体的惯性,肌腱的弹性等),而不是像主动控制型机器人一样,依靠强力的驱动器来抑制自己身体的动力学特性。也就是疏而不堵。例子是,人走路时,腿的肌肉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放松的,腿是自己摆出去的,而不是像机器人ASIMO一样,腿是靠驱动器硬抬起来的。

THUDA PDWBOT 48步被动行走

(这个机器人是没有动力的,但是也能下坡行走,如果加上动力,就可以在平地行走了。)

最后,生物体的驱动器——肌肉的力学特性比较独特。

如果用肌肉驱动一个机器人,那么肌肉将完全不能适应这个工作,因为以现在机器人的标准来看,肌肉”驱动器“的精度太差,刚度太差(机械特性太软,力增加时速度减少得很明显),响应速度太差。然而,鸟的翅膀不是用来走路的,是用来飞的。

肌肉的力学特性,在阻抗控制的角度反而是大好事,肌肉可以非常容易地改变自己的机械阻抗,想硬就硬,想软就软,刚度可以迅速改变,这是所有人造驱动器都很难做到的。参考:

能否通俗易懂地讲解一下阻抗控制,以及一般的阻抗控制模型的物理层面的由来? - 相争何为的回答

二、利用动物本能造福人类的事例?

有。利用动物本能可以造福人类。因为动物有很多本能行为,比如说鸟类有往南飞的本能、蜜蜂有采花的本能、猫有垂钓的本能等等。人类可以通过了解动物的这些本能行为,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方便和福利,比如借助鸟类往南飞的本能来发掘迁徙路线和天气预报,利用蜜蜂采花的本能来帮助农业进行授粉,采用猫垂钓的本能来开发高效的钓鱼工具等等。可以说,动物本能的应用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就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惠利。

三、哪些人类利用动物本领造福人类?

科学家

人类有着聪明的大脑,这使得人类有丰富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正是凭借着大脑的能力,人类从众多的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并且占据了地球上最有利的生存空间。

在人类的观察和创造力上,最能够体现的就是仿生学了,这是一门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工作原理,从而发明新的“工具”的学科。

第一种:潜艇与鱼

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地球上面积占比最大的是水,所以,无论是生命诞生还是人类活动都离不开水。但是,人在水中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而且即使后来有了一些潜水装备,受下潜深度、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也是非常缓慢的。

于是,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构思一种可以载人潜水的船,最初的雏形是缚在水面船只下方的一个铃铛状东西,因为有一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水的浮力和船只下潜的动力。

直到21世纪,人们才根据鱼可以在水中自由上下浮动的原理发明出了真正的潜艇,原理就是参照鱼在下潜时会将鱼鳔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小浮力,所以,真正的潜艇是有一个专门的“鱼鳔”-压载水仓,需要下潜时,将水仓中的空气排出,注入水,潜艇开始下潜,当需要上浮时,利用高压空气将水仓中的水再排出去,这样才出现了潜艇。

第二种蝙蝠和雷达

作为现存唯一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一直以来都比较神秘,因为它们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而且在黑夜中,它们飞行速度极快。早在18世纪末,意大利的生物学家斯巴兰扎尼就对蝙蝠为什么在夜里飞行不会撞到东西感到好奇了。为了弄清楚原因,他抓了一些蝙蝠,给它们蒙上了眼睛,发现它们依然不会撞到物体。但是,当把它的耳朵堵上,他发现蝙蝠是无法辨别方向的,因此,斯巴兰扎尼得出了一个结论:蝙蝠飞行靠的不是视力,而是听力。不过,当时科学相对落后,所以蝙蝠是如何通过声音辨别物体的,没有结论。

直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皮尔斯设计出了可以探测超声波的设备,这才将蝙蝠辨别方位的谜题解开,原来蝙蝠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来辨别前方的物体的。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们发明出了可以利用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设备应用在了航海上,这就是雷达。之后,科学家们将声纳代替了超声波,利用蝙蝠回声定位的方法发明出了可以准确的探测出水下潜水艇位置的装置。

第三种:乌贼和鱼雷诱饵

自从声纳被应用之后,潜水艇在作战方面的优势开始弱化,而且鱼雷的发明更是给了潜水艇当头一棒,不过这并没有难倒科学家们。他们通过观察乌贼在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从而扰乱天敌视线的方法发明了鱼雷诱饵。

当潜水艇遭受到攻击时,释放出鱼雷诱饵,它能够继续沿着潜艇的航行方向继续航行,而且在航行中,它会模拟潜水艇噪音、声信号等等,让攻击者误以为这是潜艇从而发动攻击,此时潜水艇就可以改变方向逃之夭夭了。

第四种:青蛙与电子蛙眼

上面我们说过,雷达是根据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的,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对于高速移动的物体的捕捉能力比较差,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与雷达互补的工具。

仿生学家洛克在观察青蛙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青蛙对高速移动中的昆虫能够准确的捕捉到,反而将昆虫固定在一个地方,即使近在咫尺,青蛙也会熟视无睹。这并不是说青蛙不吃不动的昆虫,而是它根本看不到它。

于是洛克根据青蛙眼睛的这一特点发明了电子蛙眼,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与雷达正好互补,成为了战场上的分析利器。

第五种:蛾子和防反光涂层

小伙伴们都知道,飞蛾扑火,这其实是飞蛾趋光性的表现,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飞蛾的眼睛其实有一个特殊的能力-防反光。作为一种昼伏夜出的昆虫,飞蛾眼睛对于光线的捕捉能力很强,但是众所周知,有夜视能力的动物眼睛在夜晚会发光。

作为一种有着众多天敌的昆虫,飞蛾很难被天敌发现,这就是因为蛾眼有微型结构,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并增加吸光能力。科学家们正是发现了这一特点,完全按照蛾眼的微型结构仿制了防反光涂层。

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视的屏幕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电视屏幕的反光,提高色彩对比度。(下图为蛾眼的结构)

写在最后

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类可以取长补短,这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这就是仿生学的诞生。其实我们上面只是介绍了仿生学的冰山一角,从古至今,人们从各种动物身上发现了各种不同的能力,然后尝试着去复制和应用,这才有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人类用了哪些动物的特点造福人类?

根据苍蝇的平衡棒制成了“振动陀螺仪”;学习蝙蝠的定位方法发明的超声波回波定位;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等等,这是动物仿生学上的应用。还例如:

蝙蝠-雷达

小鸟-飞机

青蛙-电子蛙眼

鲨鱼-潜水艇

变色龙-便衣

鲸鱼-提高轮船速度

蜻蜓-让飞机的机翼不会破碎

长颈鹿-抗荷服

海母-暴雨检查器

萤火虫-人工冷光

龙虾-气味探测仪

凡此种种,人类充分利用生存空间的各种自然现象,通过仿生学的原理创造出各种各样造福人类的发明。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有名的例子很多,如模仿海豚皮而构造的“海豚皮游泳衣”、科学家研究鲸鱼的皮肤时,发现其上有沟漕的结构,于是有个科学家就依照鲸鱼皮构造,造成一个薄膜蒙在飞机的表面,据实验可节约能源3%,若全国的飞机都蒙上这样的表面,每年可节约几十亿.又如有科学家研究蜘蛛,发现蜘蛛的腿上没有肌肉,有脚的动物会走,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现在蜘蛛没有肌肉为什么会走路?经研究蜘蛛不是靠肌肉的收缩进行走路的,而是靠其中的“液压”的结构进行走路,据此人们发明了液压步行机……总之,从自然界得到启迪,模仿其结构进行发明创造.这就是仿生学.这是我们向自然界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自然的规律中得到启迪,利用其原理进行设计(包括设计算法),这就是智能计算的思想。

鸟类对仿生学的贡献:

从始祖鸟的出现到现在,在这亿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鸟类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其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旱性都另人惊叹不已.人们研究这些结构和功能原理并加以模拟,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的机械、仪器、工艺,这就是仿生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当然现代的飞机在很多性能上都远远超过鸟类,可是在节约能源上,在灵巧性上就相形见绌了.如一只鸟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体重减轻0.06公斤;小巧的蜂鸟不仅能垂直起落,而且在吮吸花蜜时能取直立姿势,悬在空中进退自如,灵活异常.对这些特殊功能的研究利用,将会使飞机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进。

五、仿人机器人 发展

仿人机器人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人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仿人机器人是指外形和功能都类似于人类的机器人,它们在各种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仿人机器人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推动发展

首先,技术进步是推动仿人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仿人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操作。这些技术使得仿人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市场需求推动发展

其次,市场需求也是推动仿人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仿人机器人已经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医疗、养老、服务业等领域,仿人机器人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随着仿人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的产业生态也逐渐形成。包括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等在内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为仿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虽然仿人机器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如何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如何解决机器人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等。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相信仿人机器人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仿人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积极的,它将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仿人机器人将会成为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仿人机器人现状

仿人机器人现状:全面分析和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仿人机器人作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对当前仿人机器人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展望,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仿人机器人发展历程

仿人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日益成熟,仿人机器人逐渐走向实用化和商业化。目前,仿人机器人已经在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仿人机器人应用领域

目前,仿人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辅助、教育培训、服务型机器人等领域。其中,在医疗辅助方面,仿人机器人能够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康复治疗等工作;在教育培训方面,仿人机器人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服务;在服务型机器人方面,仿人机器人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服务、娱乐陪伴等功能。

仿人机器人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仿人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人性化、多功能化等方面。未来,仿人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并具备更加复杂的交互能力;同时,仿人机器人还会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

仿人机器人应用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提升,仿人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未来,仿人机器人有望在医疗、教育、娱乐、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创新。

总结

综上所述,仿人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其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相信仿人机器人将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七、仿写动物句子?

仓鼠的样子讨人喜爱。仓鼠家族有许多种呢,金狐、银狐、紫仓、沙鼠……虽然仓鼠都很小,不过身体很灵活,模样乖巧。你看!

仓鼠的眼睛很小,就像两颗小黑豆,身子毛茸茸的,象一团毛球,小嘴巴只要一吃东西,就嚼个不停,那是多么的可爱啊,可以把喜欢仓鼠的主人逗得哈哈大笑!

八、动物笑谈仿写?

“小猪”是那个在猪圈里的猪吗?哈哈,当然不是了,已猪非彼猪也,它是我家的一只小型泰迪犬。

它总是披着一件小猪飞天的大衣,鼻子翘翘的,鼻头乌黑,高兴的时候用湿湿的鼻头拱拱你,示意你要抱抱它。它的眼神非常丰富,平时睁着大眼睛去找吃的,当主人给它吃的时候,它的眼里满是兴奋,它犯错误的时候眼神就变得可怜兮兮的,让你都不忍心下手,只有当张开小嘴巴的时候,才能向我们展示它身上唯-不是棕色-一粉嫩的小舌头和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九、仿写动物物语?

鱼——空有翅膀,却不能搏击长空。

青蛙——坐井观天,天永远是一个点。变色龙——永远没有本色,但永远是流行色。凤凰——如果落在地上,那就不如鸡。蚊子——在钻进蚊帐之前,你怎么不想想能不能安全地逃出来? 孔雀——只顾陶醉在自己美丽的羽毛里,为什么看不到自己丑陋的屁股呢? 松毛虫——别看我小,我能把一座松林毁掉。蜜蜂——(1)你不招惹我,我能用此扎你吗? (2)蜜蜂堪称辛勤劳动的模范,但它却说:“如果没有花朵,我的奔忙也只能是白费。” 大雁——纵然飞到天涯海角,每年都要飞回家乡看看。春蚕——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飞蛾——莫笑我引火自焚,为追求光明,何惜此身。虎——老虎有凶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蚕——蚕有无私奉献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愚蠢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吊桶——没有压力就下降,有了压力就上升。抹布——宁可污染自身换来他人的干净。氢气球——吹的越胀,升得越高,加快了飞向毁灭的旅程。梯——从不计较位置的高低,一生磊落能上能下。砝码——既使沾染了一星点的尘埃,也会影响你公正无私的形象。恒星——别埋怨别人说你比月亮小,只怪你离他们太遥远了。天平——(1)你只要给我一点小恩惠,我片死心塌地的偏向你。    (2)公正无私的楷模。莲子——自己心里虽然苦点,但带给别人的却是满口香甜。算盘——老想着算计别人,却不知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掌握着。影子——越是阳光明媚,我的身体就越黑。焊条——为弥补裂缝无私奉献,因堵漏洞而勇于献身。嘴巴——真奇怪,有时候能把热茶吹冷,有时候又能把冷手哈热。修正液——不能从根本上帮别人改正错误,只是在表面上暂时掩盖了一下。皮球——受了别人一肚子气,才会一碰就跳。蜡烛——(1)天越黑,越能显示我的价值。    (2)为了照亮别人,不惜燃烧自己。波涛——翻腾得越高,消沉得越低。钻机——不惜磨损自己的微躯,开拓者前进的道路。压路机——从不曾想留名后世,只是追求开拓与进取。橡皮——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圆规——固定了中心,只有将自我封闭。篮球——最容易坠入圈套,因为有人在拍你。沙发——你虽然软弱,但并不等于无用。竹子——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烟花——在生命的奉献中闪耀出最动人的光彩。气球——总是爆裂。因为有人在吹你。生石灰——越泼冷水,你越沸腾。帆——(1)只有在风中,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2)帆张开翅膀,带船飞速向前。人们赞美帆的功劳,其实,他靠的是东风的力量。冰——抗得住冬日的严寒,却败于春天的温暖。鞭炮——瞬间的冲动,葬送一生。草与树——草总是比树长得快,但草却永远比树长的矮。因为草的根比树扎得浅。秤——不分高低贵贱,是多少就是多少,因为它衡量事物的标准是颗颗金星。春雨——丝丝缕缕不是吝啬,倾盆反而成灾。粉笔——把洁白的身躯化成细细的粉末,为的是让知识的萌芽能在黑板上开花。夹子——在钳制他人的同时,把自己的自由也搭了进去。海洋——人们赞美海洋的伟大,就因为它有容纳江河的胸怀。尺子——尺子的一生要求自己公正、求实,他从不虚夸或贬低任何人。路——感谢他人的践踏,否则,没有我今天的存在。路灯——无论酷暑还是严寒,路灯不知疲倦的在夜晚放着光明,因为他有一颗为人类服务的心。井水——所以能保持纯净,是不愿与身外之水同流合污。桥墩——任车水马龙从头顶驶过,任激流浪涛从身旁奔腾,桥墩巍然挺立,靠的是毅力的信心。热水瓶——无论在谁的身旁,都有一副滚热的心肠。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十、仿写动物趣事?

我有两只小仓鼠,一只叫灰灰,另一只叫小黑,这两只小仓鼠中我喜欢灰灰。每当我把两只小仓鼠捧在手上,它们都会用有神的小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讨我的欢心,它们认了我这个小主人以后,其它人都不认,我妈妈去喂它们时,被小黑咬了,后来花了几百元打针后才没事。 灰灰,它的眼睛常是炯炯有神的,我喂了一个星期之后,它变得像一个小肥球,我觉得动画片上有个咖啡猫,它就应该改名“咖啡鼠”,每当我喂它吃水果时,它就会舔一舔我的手掌,表示感谢。

小黑它的毛色乌黑亮丽,在加上它那小小的眼珠,还十分好看呢,它买来时很肥,现在它更肥了,它还十分喜欢睡觉,所以我就想叫它“懒懒鼠”,但是它还是很逗人喜欢呢!

我很喜欢这两只叫灰灰和小黑的小仓鼠,可是它们最后都可怜的死了。